儿童交往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交往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交往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一、关键词: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提高
二、研究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角色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作用。如今的幼儿自我意识强,缺乏同伴之间的交往意识,不会和同伴分享、在游戏中不懂得谦让合作等。而角色游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他人交谈、合作等,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角色游戏,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3、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充分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资源发挥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
2、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娃娃家、超市、点心店等资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幼儿之间共同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
3、利用多变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在各种不同场合的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研究对象
我主要选择xx岁的小班幼儿共xx人作为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
1、资料搜集法;我通过网络、杂志等各种途径了解了各种不同角色游戏对于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作用。深刻了解,小班幼儿最为熟悉、最感兴趣的就是角色游戏,特别是“娃娃家”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在游戏中,小班幼儿能够从刚开始的争抢玩具,到最后分工合作,一起游戏。小班幼儿能够有一个明显的交往能力的提升。
2、个案研究法;我将一些比较典型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出现的个案,进行跟踪、分析,然后进行间接性或者直接性的游戏指导。最后,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行为研究法;我将多种游戏(不仅仅是角色游戏)安排到小班幼儿的游戏中,然后进行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察、分析、反思,再行动,发现角色游戏对于提高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起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观察法;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与评价都以此为依据。我们在角色游戏中等够清楚地看出,孩子的社会性水平如何,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安排角色游戏活动。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制定活动方案。
2、实施阶段:结合日常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合作行为进行研究。
3、结题阶段:整理资料,钻写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对每一个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都做了观察、分析整理,发现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合理分配角色,并按照角色进行分工合作,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小班幼儿从零交流到难得交流到如今的正常交流合作,进步很大。
九、反思
从确定《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开始,我就展开了收集资料,了解开展角色游戏的各种材料,并将材料尽可能的收集齐全,以利于幼儿更好的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在幼儿游戏中,我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深入游戏中指导幼儿,引导幼儿进行各类角色游戏活动。在这过程中,我不断的观察、分析,反思活动,看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孩子们在游戏中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到的提高。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与孩子们的共同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儿童交往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一、课题研究背景
根据西安市第三保育院5—6岁幼儿人口学资料统计表明,这个年龄段的我园的幼儿95%都是独生子女。现如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摆在每一个家庭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我们的家长与更是只注重让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知识和技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时忽略了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培养、教育。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只会自顾自的看电视,玩玩具,孩子与别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没有了与其他幼儿合作的意识,这种合作技能严重缺乏,合作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社会目标第二条明确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指南》中指出5—6岁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幼儿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在幼儿园中教师就是要通过生活,学习,与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良好的合作能力是让幼儿可以在幼儿园顺利开展系列活动的基础,让每一个幼儿在合作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满足。据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也能三五成群地一起游戏了,所以根据以上理论我们选择研究5—6幼儿的交往过程中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这个课题。本课题组试图对本园5—6岁幼儿交往过程中合作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探求培养5—6岁幼儿交往过程中合作能力培养研究有效途径,从而为我园5—6岁幼儿交往过程中合作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5—6岁幼儿要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幼儿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因此对我们院5—6岁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对幼儿以后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还是与别人的合作都是很有帮助的,为幼儿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我们在一日生活中,看到过幼儿不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学习,甚至是会发生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还会表现出一些不耐烦的情绪,不与同伴交流,自顾自的游戏,我们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过的丰富多彩,希望看到幼儿与小朋友学会合作,主动合作的场景。
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来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所以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培养他们的主动交往与合作意识,在以后幼儿慢慢的成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都是 ……此处隐藏4774个字……p>(1)“纲要”中提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一权威报告
中提出,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指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共处和合作,提高幼儿的交往水平。合作交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人才素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把"与同事真诚合作"列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把"言行孤僻,不善与人合作"列为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一个具有良好的身心发展和较强的合作交往能力的人,往往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取得较高的成就。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问卷调查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在幼儿在合作交往中存在哪些不足,我们在开学初、开学末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具体问题反馈如下:
1.大多数幼儿缺乏合作意识。
2.能主动有礼貌交流的幼儿也很少。
3.大部分幼儿知道说“分享”但是行动上做不到。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制定了各年龄段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发展的标准
1、小班的分享活动—从食物—玩具—情感分享。
2、中班的互助活动—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才互助意识的养成再到互助行动的发生。
3、大班的合作活动—两两合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培养幼儿学会分工、协商。
(三)实践活动
1、主题教学活动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他们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如独生子女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等,设计了专门的集体教学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集体教学,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交往合作能力。
2、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时,孩子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模仿成人的生活。他们的交往不受限制,同时在交往中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于是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其个性品质也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体验人与人交往的原则,在快乐的体验中逐步培养了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3、借助各种契机努力为幼儿创设愉快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时机。
(1)、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都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情不自禁的想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节日是幼儿最期盼的日子,“元旦”“新年”等等。幼儿利用各节假日,都会外出旅游。我们为幼儿举办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将自己的外出游记的照片布置成摄像展、还有自己的见闻和趣事以口述日记、画画剪贴的方式向全园幼儿展示。
(2)、大班幼儿的能力都很强,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会向我们老师提出要求,为鼓励幼儿积极的社会性交往,我们定期举办幼儿的分享会。
生日会:大班幼儿由于在幼儿园是最后一年了,他们都希望自己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生日,能和小伙伴一起度过。在“生日会”上,蛋糕将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
故事会:每个幼儿的童年都是在经典故事的伴随下成长的,尤其到了大班,幼儿不仅有听的需求还有讲的欲望了。我们就为幼儿举办了故事会。在“故事会”上,孩子们都希望能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当听到同伴们的掌声,幼儿都会主动的回家阅读图书,以便有新的故事与同伴分享。
五、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研究,有效的解决了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小班的孩子知道了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要与他人分享,而且有礼貌;中班的孩子知道了主动寻求帮助,并能主动帮助他人;大班的孩子知道了大家商量,共同完成任务,有时还知道轮流分工。
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的提高。
(1)、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时刻都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但是很少有孩子会客观地辨析自己的心情。作为教师,除了及时的进行个别教育和谈心以外,更应该对全体幼儿进行情感上的教育。那首先应该让幼儿主动分享自己的心情,为了引起幼儿对自己心情的关注,认识自己的心情,同时也为了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心情状态,各班创设了“心情墙”,并制作了代表不同心情的心情挂件(如高兴、生气、伤心、失望等)。每天都引导幼儿挂上与自己心情相适应的心情挂件,并根据心情的变化随时换取挂件,养成习惯,为今后学习调节自己的心情打好基础。
(2)、幼儿之间学会正确处理矛盾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常会发生一些冲突,与同伴为了玩具、分工矛盾而争吵,或丢了东西而伤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就让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能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冲突。于是我们及时捕捉幼儿的不当行为,随机开展讨论。让孩子自行去商讨解决的方法。
(3)、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增进友谊
在课题实施初期,我们先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心情,识辨自己的心情,而后逐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心情,能主动帮助同伴。“让别人快乐,自己更快乐!”这是我们的口号。孩子在互助中也真正体验到这份愉悦,这不仅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进了感情。
(4)、初步学会了相互合作
通过设计各种教育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在交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情境表演,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观察到孩子在玩小医院的时候,每次穿护士服的时候最上面的扣子自己扣不上或者在睡觉脱衣服的时候需要帮助时,从来都不会想到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事后老师针对这种现象设计类情境表演《巧吃糖果》,是孩子们懂得只有主动去寻求同伴的帮助,两人合作才能吃到糖果,并让孩子学会了正确、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尊重他人。当需要别人帮助时说“请”而不是自己一个在那干着急。别人帮助你了要说“谢谢”,并逐渐养成一种习惯
通过儿歌《好朋友》等生动形象的学习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有点滴进步便及时鼓励,强化反馈机制,例如:经常让孩子说说你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合作行为,使小朋友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愉快体验,为培养幼儿合作性,矫治不良行为提供了动力。这是孩子们在体验友好合作成功后的愉悦心情。
六、研究反思
经过研究,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收获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因为家长对于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对于如何去正确培养却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他们或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出去会“变野”,或是害怕孩子会受意外伤害,又或是怕孩子在外惹事生非,所以常会将孩子关在家里,与电视、玩具配班,遇事包办代替或横加干涉,长此以往,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家园合作,更有效的促进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其次根据个案观察发现在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幼儿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个别幼儿的指导与观察也是我研究的重点。
文档为doc格式